【惊蛰】在春天的号角中,奋力奔跑浏览数:16次
沉睡在地下的蛰虫,在春天的惊雷中,醒了。 至此,春意更浓了。 《夏小正》曰:正月启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 此时,草木萌发、蛰虫初醒,大地的活力也开始一点点迸发出来。 ![]() 惊蛰风物 惊蛰,一个美妙的节气,热闹、生动、富有诗意。 一候,桃始华;二候,仓庚(即黄鹂黄莺)鸣;三候,鹰化为鸠。 ![]()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在这美好的春天,桃花开了,一朵一朵,在枝头笑春风。作为古人爱情的代表,桃花的美,契合了妙龄女子憧憬但却未宣于口的纯洁爱情。 ![]() ![]() 冰峰白桃味汽水 春天般的气息与味道 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露上青天。”惊蛰的美,既有细柳如烟的柔美,也有阳光正好、微风不燥的爽朗,更有人间最真实的繁忙。“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”。此时此刻,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,田间陇上都是春耕的忙碌。犁铧所过之处,土地如书页翻开,正如惊雷所到之时,百虫从梦中惊醒。 ![]() 春风所至,梨花白、桃花粉、杏花红......远近交织,灿若烟霞,如梦似幻。青梅也已缀枝,一颗颗喜人的梅子在枝头探出脑袋,享受着春日的暖阳,趣意横生。 这勃勃的生命力,这简单而真实的热闹,任谁都不想错过! 故而,石破天惊,以启万物。 ![]() 惊蛰习俗 惊蛰,历史上也曾被称为“启蛰”,因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“启”,为了避讳而将“启”改为了“惊”字。它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 ![]() 古代官府对惊蛰也颇为重视,惊蛰之前三天,官府就会派人摇着木铎,告诫城乡的百姓:雷将发声,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。这既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,亦是人们对四时变化简单但却真诚的生活态度。 ![]()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。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的民谚。也有人说“梨”谐音“离”,据说,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,可保全年的好收成,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。 ![]() 除此之外,惊蛰时期还有“祭白虎、蒙鼓皮、打小人”的习俗,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。 ![]() 惊蛰养生 惊蛰节气养生的重点在与护肝健脾,清淡的饮食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。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,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,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,例如雪梨、银耳、春笋、酸梅汤等。 ![]() 惊蛰 Waking of Insects 惊蛰寄语 惊蛰时分,万物惊醒。虽都是微小模样,然而一朵花的醒来,才会有另一朵花的绽放,且让金年会|金字招牌-信誉至上斟一杯西安味道酒,在古城和煦的暖阳中,静待繁花似锦...... ![]()
|